如何管理日新月异的中国农村?


马斯洛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类就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并以此来推动行为发展。建立在个人需求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需求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共同需求。

目前,我国农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结构变迁,农村社会也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农村居民的公共需求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如何管理日新月异的农村?如何面对农民民主觉悟、权益意识迅速增强?如何将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障、乡村道路、公共安全、农田水利、就业服务、环境保护、市场信息、畜牧防疫等方面潜在的公共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农村的公共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1.农村居民日益上升的非经济需求要求公共管理的目标多元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满足温饱后的农村居民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需要,公共需求逐渐从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城乡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大大高于总消费的增长,广大农民民主觉悟、权益意识迅速增强,对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障、乡村道路、公共安全、农田水利、就业服务、环境保护、市场信息、畜牧防疫等方面潜在的公共需求开始转化为现实需求,农民的公共需求表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

根据《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湖南农村调查报告)》一书,农民关注的十大问题依次为:农民增收问题、农业基本建设问题、村庄建设问题、村民自治问题、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农村移风易俗问题以及农村治安问题,针对这些变化,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公共管理部门还要关注民主与民生的其他维度,全方面满足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需要,这都对于农村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农民公共需求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非均衡性,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服务严重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不同地域农民的公共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同时,农民公共需求满足程度也表现出非均衡性,不同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呈现出不平衡性。

3.农民公共需求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各级政府,农民的公共需求通过不同层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得到满足。根据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受益范围的大小,不同层级政府提供不同内容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除了政府,还有企业、公民、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农民也要求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服务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比如参与村庄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参与村域内公益事业建设等等。

4.农村公共管理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要因地而宜

我国农村地域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不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原因,不同农村地区的风俗习惯大都不同,农村社会的多样性特点明显,农村社区治理和公共事务管理往往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且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各地城镇化的进程并不一致,各地农村社区形态千差万别,有些村庄还保留着传统农村社区的特征,有的村庄在大量劳动力外流后成为空心村,还有些村庄在城镇化过程中耕地和宅基地全部出让后农民上楼并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有些村庄因处在城市近郊成为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社区;还有些村庄已经实现产业结构的非农化,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也已经同城市一样,外来人口很多且远远超过原农村社区人口数,人口流动频繁。多样化和新型化的农村社区在管理体制上都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和挑战,公共部门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农村社区的特点和农村居民的需求,因时因地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此外,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程度较低,尽管国家多年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程度虽然在逐步提高,但是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也存在着地域结构差异,农村公共管理的政策、管理手段和方法等也需要考虑农村居民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公共管理政策应具有较强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管理手段和方法也要符合农民文化程度低的特点。

5. 农村公共管理具有较高的管理成本

农村居民的居住比较分散,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相对于城镇公共管理,农村公共管理存在着更高的管理成本。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现实国情,才能取得有效率的农村公共管理效果。农村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应该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多方面的、日益提高的多元化需求。

6.农村公共管理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

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落后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教育、乡村道路、安全饮用水、网络通讯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相对不足,农民收入较低,对抗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都相对较差,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农村空心村、留守人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政府等社会公共组织关注和解决的公共事务。诸多公共事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既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结果,也是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产物,需要看到某一个具体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把这些事务都置于一个系统中来考虑和实施管理,而且要长期渐进地推进。

1523416162560.jpg

书名:农村公共管理

主编:李华 李燕凌 朱朝枝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