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以农民为中心 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田间学校

近几年,对于“农民田间学校”这个词,媒体上有很多报道,因此而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人们首先关注的话题是:究竟什么是“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农民主动学习为特征的参与式推广方法和参与式培训方法,是通过赋权而努力实现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农民田间学校的学习中,辅导员组织农民学员以小组为单位,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实践式和经验式的学习,使农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自我决策、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能力。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参与式农业推广方式,是一种参与式培训方法,是一种以赋权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

国际著名学者罗林长期对技术转移和农业推广进行研究,他认为农民田间学校是传统技术转移模式比较理想的替代形式。罗林认为,传统的技术转移基于以下三个关键假设:①科学实证主义的立场;②“农业踏车”作为农业发展的动力;③创新扩散作为扩大影响的关键机制。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技术转移之间在一些关键要素方面的差异(表1)。

1511487114281.png

与传统农民培训相比,参与式培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在师生关系上从“主-客”传授关系变为“主-主”合作关系。参与式培训主张学员是培训活动的主体,教学者作为辅助人员起到引导、催化和协助的作用。在参与式研讨教学中,教师被辅导员的角色所取代,学员在辅导员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相互沟通、解决问题。

2.将教与学的关系上从注重发挥老师的教授积极性变为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式培训能够为学员提供自由的平台,调动学员积极参与研讨,提高学员组织、总结、概括的能力,实现学员间、学员与辅导员间的充分交流。

3.在教学过程中从强调老师的讲解和指导的作用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员相互讨论的效率和针对性。参与式培训有助于在学员的互动交流中,探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生产经验,从而形成源于乡土、指导生产实践的意见。传统农民培训的课时一般较短,讨论时间有限,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员意见的充分表达和交流。参与式培训不仅使讨论过程更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讨论效率,实现讨论交流所要达到的目标。

4.在对师资水平的要求方面从注重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变为有效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参与式培训最突出的特点和贡献之一表现在对辅导员专业课程教学和师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传统农民培训比较注重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讲课能力,参与式培训要求辅导员有较高的培训组织能力、自学能力、辅导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

5.在学习方式上从依赖老师变为依靠学习者自己。传统农民培训强调学员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很多知识是以“填鸭式”的方式传授给学员,学员并没有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是机械地记背和模仿;参与式培训则强调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合作、自我展示来实现交流知识、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

6.在教学方法上从单一的讲课变为多样化的方法的应用。传统农民培训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参与式培训则采用了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7.在培训内容上从以教师的供给为主变为学员的需求为主。传统培训教师预先准备好自己专业上熟悉的内容给学员上课;参与式培训的培训内容是以学员需求为基础,以解决学员所关心的问题和学员满意度为目标的课程设计。传统培训的学员知识来自于培训者所教的内容。学习效果取决于培训者教学能力;以培训者为中心。也就是说,培训是培训者和培训机构的责任。参与式培训将学员的知识和经验视为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学习的源泉。学习效果取决于参与者的素质和相互作用程度;以受训者为中心。培训是学习者的责任或者说是培训者和受训者的共同责任。

1511487167803.jpg

《中国农民田间学校》是一套丛书,共分为四本,包括《中国农民田间学校:起源与发展》《中国农民田间学校:北京模式》《中国农民田间学校:活动日记录》和《中国农民田间学校:需求与效果评估》。《中国农民田间学校》这一套系列丛书既有国际背景的说明,也有中国政府推动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和发展农民教育与培训的政策描述;既有国际和国内推广培训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的描述,也有诸如北京模式的成功经验的详细介绍;既有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的具体实际操作程序与步骤的记录,也有需求调研及培训评估的调研方法的案例阐述,是一套了解和实践农民田间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

评论( 0 评论)